【双评价学习笔记】生态敏感性:土地沙化敏感性
(1)干燥度指数:
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,反映了某地、某时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。采用修正的谢良尼诺夫公式计算干燥度指数。需要计算出区域所有气象站点全年≥10℃的积温和全年≥10℃期间的降雨量,然后利用下述干燥度指数公式计算干燥度指数:
来源: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》2017年5月
干燥度指数计算的难点在于不止要得到积温,还要求在计算积温的时期内计算降水量。数据需要使用气候日值数据。(中国气象数据网教育科研实名用户可以下载,地方气象局也不可能没有数据,国外网站或许也有数据?知道的可以在留言里说一下)
一个思路是通过在属性表中构建一个“唯一值”字段,来统计积温的同时确定这期间的降水量。“唯一值”字段的值:[区站号]&“站”&[年]&“年”&[月]&“月”&[日]&“日”;计算后的字段内文本的格式形式为:56196站2010年1月1日;通过该字段可以确定唯一一个某站某日的数据。
积温的计算使用【按属性选择】以及【融合】工具就可以实现,【融合】时选择“区站号”以及“年”作为融合字段,气温以及降水作为汇总求和字段。
完成【融合】操作后生成新的要素,建一个新字段代入公式计算干燥度指数,并求得每一个区站历年的平均值。参考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》中的说法,使用【克里金法】进行插值。对插值结果参照指南(6月)要求进行分级。完事。
分完级后就,不太好看,不理他了!哼!人生就是这样!不可能随时都光鲜亮丽的!只要最后等于没有,那小插曲就都无所谓!(认真脸.jitang)
(2)起沙风天数:
风力强度是影响风对土壤颗粒搬运的重要因素。已有研究资料表明,砂质壤土、壤质砂土和固定风砂土的起动风速分别为6.0、6.6 和5.1m/s,建议选用冬春季节大于6m/s 起沙风天数指标评估土地沙化敏感性。(来源: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》2017年5月)
冬春季在气象学上有较为严格的定义,计算较为麻烦,不妨简化,通过查阅历年气象资料确定重庆12月至来年4月为冬春季,统计各气象站每年这几个月中风速≥6m/s的起沙风天数。(瞎说的,没考证,别参考)
其实就是使用【融合】工具,按照“区站号”和“年”汇总“起风沙天数”,最后插值。其实想了想,这里是不是可以使用协同克里金插值?不展开了,或许大家可以尝试下。
(3)土壤质地:
不同粒度的土壤颗粒具有不同的抗蚀力,粘质土壤易形成团粒结构,抗蚀力增强;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,沙质土壤的起沙速率大于壤质土壤的起沙速率;砾质结构的土壤和戈壁土壤的风蚀速率小于沙地土壤;基岩质土壤供沙率极低,受风蚀的影响不大。(来源: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》2017年5月)
(4)植被覆盖度:
直接使用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中已经分好级的植被覆盖度数据。
(5)土地沙化敏感性计算与分级:
使用【栅格计算器】,代入公式计算:
公式来源: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(试行)》2019年6月
算完后,使用【重分类】工具,将最终的敏感性分值划为5 级,高(>8.0),较高(7.1-8.0),中等(5.1-7.0),较低(3.1-5.0)和低(<3..0)。
阈值分级来源: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(试行)》2019年6月
完事,收工。
虽然结果看着不舒服。但是好像对最后集成没啥影响,那就这样吧。
获得成就“随便搞搞”。
那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啦,欢迎留言讨论。文中的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要随便“引用”。
如果可以的话,希望能够转发分享,点个在看并且点个赞,给个赞赏~~也欢迎规范转载~
也希望大家和我多留言互动啊!(据说这样可以增加我的推送在你的订阅号里出现的概率)
END>
如需全文转载文章、投稿或者合作
可添加微信
(回复超慢!!!)
(不要添加我问各种问题,我大概率不会的==)
(入群请一定要备注入群)
(添加后会在晚上非工作时间通过,请稍安勿躁)
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【阅读原文】